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藝術在能源與原料的年代 – 鹿特丹Witte de With當代藝術中心

Witte de With 當代藝術中心25週年紀念,邀請錄像藝術家Wineke Gartz用藝術中心的收藏與她個人的創作,做了一個大型的拼貼裝置。這件可以從大街上,透過櫥窗看到的懸吊式的 作品,有種螢幕效果。這個螢幕效果不是來自投影機,而是藝術家用大圖輸出做出了一個超大超薄的燈箱,讓我們在參觀時有觀看螢幕的感覺,反映當代藝術的創作媒介。

暌違二年未造訪鹿特丹,Witte de With街上生氣蓬勃,還多了些新的店面。精品店櫥窗裡的各種設計商品不停地向我招手,結合滑板、直排輪、腳踏車、滑板車的極限運動用品店讓我女兒不願離去,街上還新開了一間中國餐館,是整條街上的第三間亞洲餐廳。

入春的星期五晚上,北國天空未黑,整條街上都是手持著啤酒的年輕人,或坐或站地和朋友聊天。正在舉行開幕酒會的藝廊,裡面一些像學生一樣的年輕人,穿著五顏六色的服裝,輕鬆又充滿朝氣,完全沒有巴黎藝廊開幕酒會的故作優雅與嚴肅,讓我們一到鹿特丹,就馬上感受到這裡當代藝術與創作的青春氣息與能量。

Witte de With當代藝術中心,是我們每次來鹿特丹的「必遊景點」(事實上,我們來鹿特丹也是為了看建築、設計與當代藝術)。二年沒來,當代藝術中心的入口已經改裝,今年又正好趕上25週年慶!當代藝術中心25週年慶會有什麼?呵呵...絕對沒有特惠折扣,有的是藝術中心與藝術家合作的特展(見上圖)。

此外,25週年慶的主題展是「藝術在能源與原料的年代」,是21世紀藝術家們對能源和原料的探究或重現。展覽主題或許嚴肅,但是展出作品卻能讓我們對此議題輕鬆了解與深入思考,展覽規模不大,卻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策展。幾件有趣的作品,請看下面照片與圖說。


STROBANK是一個由秸秆搭乘的空間,進入這個空間後,可以坐在秸秆上,觀看 藝術家探討原料麥子的影片Oven of Straw。Oven of Straw這部影片,分成三個部分在探討麥子這個原料。到目前為止,麥子仍然是人類食用最多的穀類食物,因此影片的第一段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購買麵包、麵粉等一般性商業交易。第二段是麥子栽種的過程,世界各地的麥田工作與農人遇到的天災與人禍戰亂等。第三段則是投機商人炒作糧食的期貨交易所,整部影片是由許多電影片段剪輯而成。
STROBANK作品對面,也是一間由Map Office所創作的作品。相較于STROBANK扎實的秸秆空間,這裡是諷刺性的空蕩。牆上用金色特殊顏料畫著麥穗的圖形,並且用描圖紙畫出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平面圖。地上的線條,就是來自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平面設計圖,這裡的投機商人掌握了人類糧食原物料。

這個空間中展出的裝置作品叫做Thin Vowels,是藝術家Nina Canell 2014年的作品。展示空間中展示著各種電線電纜的剖面,遠看可能不覺得如何,但是近看非常驚人,原來這些纜線 切開後,裡面含有這麼多的 各種電線(見下圖)。

這是埋在地下的電話線剖面

一個不知什麼功能的電纜,裡面有各種管線

牆上一系列色彩鮮豔的報紙印刷品,是藝術家Céline Condorelli於埃及爆發阿拉伯之春革命時,在埃及駐村創作時的作品。反應幾年前埃及欲將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的事件,還有在埃及曾被稱為“白色黃金”的原物料棉花,受到利物浦與紐約市場競爭慘痛的記憶。

Shell是荷蘭最大的石油公司,從能源的角度出發,這樣大型的能源公司偶爾也必需順應社會觀感而提出對能源議題的討論。就算是虛偽應付,歐洲此類的大型能源公司都會“盡可能”的做出能源思考意識形態的廣告。

我很喜歡Witte de With當代藝術中心的平面視覺設計,這是這次25週年的展覽手冊與平面印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