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2012 歲末年終鹿特丹美術館一日遊

TENT視覺藝術中心的入口, 左邊的雲就是TENT的視覺標示系統。牆上的金屬桿簡單地吊掛鐵灰色的金屬版, 當藝術中心有新的活動時, 只需要用黑白列印的方式將白色的紙印出來, 再用最極簡的銀色磁鐵, 就是一則告示, 這樣的設計非常的簡潔又方便。

當代視覺藝術中心TENT, 是我們每次到鹿特丹參觀的第一間美術館。這間小而精緻的美術館, 除了其展覽的內容, 每次看到TENT的Logo與識別標示系統的運用, 它極具荷蘭精神的設計, 都會讓我再一次地讚美, 。

今年是第三次到TENT, 因此又遇上了兩年一次的Dolf Henke當代藝術獎特展。此外還有鹿特丹藝術收藏家Alexander Ramselaar的收藏展和幾位藝術家的特展。最近因為工作的需要, 斥資新購了Canon 5D 相機, 因此一整天的美術館行程拍了不少照片。今天和大家就用看圖解說的方式一起看展覽:  

年輕收藏家Alexander Ramselaar的收藏作品之一, 是荷蘭雕塑家Ron van der Ende的作品Werktafel。藝術家將木頭特殊處理, 產生視覺上的透明度。因此這張木作的桌子, 看起來像是立體3D真的桌子一樣, 其實它是掛在牆上的一幅畫。

從兩個展間的過道, 我們可以看到中心員工的辦公室, 有辦公桌, 也有茶水間。我喜歡這樣將工作空間展示出來的方式, 它讓當代藝術的展示空間有人的溫度。

美術館一樓展廳展的是今年Dolf Henke獎得獎藝術家之一的Carla Klein的畫作。

另一位Dolf Henke獎得獎藝術家Renie Spoelstra的展示空間。和上面一間展廳一樣, 這兩個空間都非常地美, 光線柔和,讓人覺得非常地舒適。

鹿特丹在地的藝術家Renie Spoelstra, 用炭筆畫出凝結的時間。照片看起來還好, 但是現場看到原作的尺寸與筆觸時, 非常懾人。

在一切乾淨極簡的美術館中不預期地走到這個亂七八糟像垃圾堆的空間, 這是藝術家與學校workshop的場地。

柏林空間策略與文化分析團隊的Studio Miessen的展出空間, 用黃色量體做空間使用可能的訴求表達。

這也是Studio Miessen空間作品的部份, 漆黑像黑板的牆與一疊落起來的黑色方磚, 其實是柔軟像椅墊的海綿。

在TENT不遠處, 就是荷蘭建築中心Netherlands Architecture Institute, 簡稱NAI。雖然叫做中心, 但NAI其實是一間建築美術館, 是一個讓一般大眾能了解建築的地方。所以這個空間在硬體與軟體的規劃上, 都比許多的以建築為主題的展示空間更平易近人。從一進門Ron Arad的不織布彩色座椅上嘻鬧的小孩, 到進入大廳的書店咖啡店, 還有陣陣傳來小朋友們的奔跑吼叫聲,一樓咖啡店裡嬰兒、學生的數量, 就可以知道這的確是間親民的建築美術館。

雖說親民, 但是在展覽的部份還是非常地扎實, 五個展間各自闡述著建築的故事。現在的特展是美國建築師Louis Kahn, 路易.康的特展。這位所有念建築的人都非常熟悉的大師, 是非看不可的展。此外, 還有荷蘭人“藏在地底的寶物”特展, 是讓人能更了解荷蘭建築的一個非常有趣的展覽。

荷蘭建築師Jo Coenen設計的荷蘭建築中心。今天鹿特丹天氣非常不好, 下了一天的毛毛雨。
一樓的餐廳咖啡店, 有非常多的家庭、朋友、帶著嬰兒的媽媽、青少年、學生、情侶...等, 像是一般的咖啡店, 而不是“美術館”的咖啡店

一樓的售票處、書店和咖啡廳的過渡空間, 牆面上是蜂巢型的玻璃後置變色的LED燈。

現在展出Louis Kahn的特展, 展名就簡單地印在兩根水泥柱間的白牆上。嗯...很建築。

整個展覽展出非常多的手搞、模型、照片和影片, 是內容非常豐富的展覽。而這個展間展出的是Louis Kahn建築結構的模型。一進展場就讓我回想起念書時做的Louis Kahn研究 > <

其中一件我大學時期非常喜歡的作品:Salk生物研究中心, 小小展間擠滿了人, 還有不停對著模型拍照的參觀者。

寶藏特展的入口非常地有趣, 做得像歐洲教堂地窖的入口。取名叫寶藏展, 其實也是有著這一層幽默的意思。因為歐洲天主教教堂的地下墓窖常是用來放聖體的地方, 因此也叫寶藏室。而寶藏特展的主題是“荷蘭建築”, 寶藏就是“荷蘭建築”。

上週在巴黎拉法葉看了Rem Koolhaas設計的展場,今天的寶藏展也是他設計的。整個展間非常地有趣, 每個空間都用半透明的霧面隔溫塑膠片(就像是大型冷凍庫進出口會有的隔溫塑膠片)區隔出來, 要撥開進入獨立空間看展。

撥開塑膠片看到的有照片、圖面、模型或影片, 透過古典建築到J.J.P. Oud、李特維德Rietveld、Jaap Bakema等荷蘭建築師, 我們可以發現Rem Koolhaas其實是多麼因循著荷蘭建築的傳統。

NAI的兒童區非常地有趣, 是以兒童比例做的建築元素如柱子, 牆或是圓拱的物件, 讓小朋友們自己蓋房子。一旁還有樂高等遊戲空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進來就聽到小朋友們嘻鬧聲的緣故。說到樂高, 一樓書店有賣世界知名建築樂高玩具。

在NAI對面的是鹿特丹市立美術館Boijmans, 這裡有荷蘭傳統與現代的繪畫收藏, 有草間彌生的無限點點裝置和照片, 還有收藏我最喜歡的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的一件作品:藝術家穿破美術館的地板看向牆上畫作的雕塑裝置。此外, 這裡還會定期舉行設計相關的展覽。


Boijmans美術館一樓有設計界大名鼎鼎的置衣間, 就是用懸吊系統的方式將訪客的大衣, 像洗衣店一樣地吊掛在天花板上。現在因為是冬天, 所以空衣架一位難求, 所有進美術館參觀的民眾都像玩遊戲一樣地把自己的外套大衣掉上空中。

好不容易等到空衣架, 一群年輕人各自拿了自己的外套離該美術館, 我將自己的大衣圍巾和女兒的粉紅色小帽掛上。

然後把繩索拉到鑰匙固定位, 鎖上。這樣就可以輕鬆地逛美術館啦!

一樓獨立展間展出Han Nefkens Fashion Award今年得獎的韓國服裝設計師Rejina Pyo在今年倫敦時裝週發表的作品。

本次設計主題展的內容是網路設計異言堂, 探討網路多媒體的發達與民主設計的發展, 牆上有著任民眾撕下閱讀的刊物。

設計回顧展中常常會看見的歐洲室內傢俱發展史, 這些古董突然的出現, 總會讓我有不知身在“設計”美術館還是古典美術館的錯覺, 但是設計就是因應日常生活所需, 所以從這些古董傢俱開始考察研究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

上圖立式櫥櫃最後停在義大利建築設計師Gio Ponti與畫家Piero Fornasetti 50年代的作品。

丹麥設計師Verner Panton的燈具, 我曾在巴黎左岸的設計傢俱vintage藝廊與四盞相同的燈具擦身而過, 因為買了也不知道該放在哪裡, 殘念

S椅的演變史, 非常有趣, 左起:Mart Stam、李特維德、Verner Panton、Verner Panton、Verner Panton

Boijmans美術館的活動空間有一個虛實的房子,白色與黑色房子是各自進出獨立的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