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輕鬆看鹿特丹與阿姆斯特丹當代藝術展

荷蘭藝術家Jasper Niens的作品

話說我前陣子去完慕尼黑之後, 就在網路上消失了一陣子, 主要是因為聖誕假期與新年假期的關係。而收假回巴黎之後, 雖然有很多展覽心得想要在部落格上與大家分享, 可是因為積欠稿債太多深怕編輯們催稿, 所以閉關一個多星期趕稿。這種心情, 就像沒寫暑假作業的學生一樣, 還一邊擔心著催稿的編輯來信說:妳有時間寫部落格, 還不趕快交稿!(有點誇張, 其實我的編輯們人都很好)

好吧, 這兩個假期都在做些什麼呢?!聖誕節其實就像台灣的新年一樣:台灣是大掃除, 法國也要清家裡壁爐; 台灣要貼春聯, 法國也要裝飾聖誕樹 ; 台灣有除夕年夜菜, 法國也有聖誕大餐; 台灣要包紅包, 法國要買禮物(更累!姻親一堆就要買一堆)。所以聖誕假期就和台灣一樣, 是會胖一圈的農曆新年。

那麼新年假期呢?!新年假期總算可以去我來歐洲六年都沒機會去的荷蘭!單身的時候沒去, 是因為沒有對象一起去試試荷蘭著名的coffe shop, 我自己一個人去也沒什麼意思。結果一拖就是拖到小孩都有了, 去荷蘭也不能去coffe shop的年紀, 哎...不過好險荷蘭有許多當代藝術美術館可以彌補我這個小小的遺憾。因此我們四天三夜的荷蘭之旅, 有三天在參觀美術館, 一天帶我女兒騎腳踏車(這時候覺得當我的小孩真可憐)。其他荷蘭著名觀光景點全都沒參觀, 真是不專業的觀光客!

Otto Egberts以灰塵做成的雕朔

我們從巴黎開車到鹿特丹, 中間經過比利時安特衛普, 只需要四個小時。比起大家熟悉的阿姆斯特丹, 鹿特丹的藝術與設計展演非常的多, 路上隨便就可以看到建築工作室或設計工作室。主要原因是鹿特丹在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德軍嚴重的攻擊破壞, 因此在戰後儼然成為一個建築實驗場, 各種前衛有趣的建築都可以在這裡看到, 因此接受新設計的開放精神也就深植在鹿特丹人的心中。

由於在鹿特丹的時間只有一天, 我們便把握機會參觀當代藝術展。首先我們參觀的是鹿特丹藝術中心旗下主要以視覺藝術為主的TENT展場。擁有整棟建築的TENT一樓, 正在展出每兩年舉辦一次, 以鼓勵在鹿特丹創作的藝術家們的Dolf Henke當代藝術獎特展。2010年獲選的藝術家有來自印度的Aji V.N.、來自西班牙的Lara Almarcegui與兩名同樣是荷蘭藉的藝術家Otto Egberts和Jasper Niens, 其中我最喜歡的作品就是上上圖展示間看起來空無一物的荷蘭藝術家Jasper Niens的作品。Jasper Niens在諾大的展示空間中用木板與沙袋堆起了一道矮牆, 而參觀者可以沿著矮牆環繞展場參觀他的作品。當然他不是要我們欣賞他釘的矮牆, 也不是要我們評論他用來固定矮牆的沙包, 而是要讓我們感受既有參觀美術館模式與空間的改變。就像我們習慣以一定的距離欣賞牆面上的畫作, 這裡藝術家把我們與牆面逼近, 讓我們在美術館離牆只有五十公分的狹窄空間參觀, 這讓我想到前些日子和大家介紹的當代關係美學運動。

此外, 我們還參觀了由Rem Koolhaas所設計的當代美術館, 現在正展出的是挪威表現主義畫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的特展與國際寫實主義。愛德華.蒙克?好像沒聽過, 其實大家一定看過他的畫, 下面這幅詮釋苦悶的作品“吶喊“就是他的代表作。這個展覽非常豐富, 展出他各個時期的作品, 參觀民眾也非常非常多, 讓我對於鹿特丹居民對藝術文化的參與率感到非常驚訝, 因為在零下七八度的惡劣天氣下, 還是這麼多愛好藝術的人進美術館。不過美中不足的是整個展覽的文字全部都是荷蘭文, 完全沒有英文解說, 不然我們一定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愛德華.蒙克。


愛德華.蒙克最著名的作品“吶喊“

隔天早餐過後, 我們便啓程前往距離鹿特丹一個小時車程的阿姆斯特丹。剛剛說了我以前很想去試試荷蘭的coffe shop, 後來才發現荷蘭的毒販只要看見法國的車牌就會前來詢問要不要煙草大麻。第一次對方把車子停在我們旁邊時, 我還以為他是要我們的停車位, 後來才知道他是要賣我們大麻。我這種眼盲白目的反應在世界各地不停發生:在巴賽隆納看到酒吧裡的妓女與嫖客講價, 我以為他們是朋友, 直到我身邊的法國朋友們告訴我並不單純。在巴黎Porte Saint- Denis看到三兩成群的中國婦女在咖啡廳喝咖啡, 我還羨慕她們的悠閒, 三年後才知道都是在路邊討生活的辛苦人。

我們到阿姆斯特丹的第一件事, 也是直奔當代美術館。阿姆斯特丹的當代美術館就在梵古美術館旁邊, 不過和梵古美術館前面大排長龍的人群相比, 當代美術館真的是人煙稀少買票完全不需要排隊。參觀的人不多, 不代表是一間不好的美術館, 因為在這間De Appel當代美術館裡, 我們看到了許多重要的藝術作品, 如日本藝術家河源 溫(On Kawara)。上一次在美術館中看到河源 溫的作品是在柏林的當代藝術美術館, 展出的是他著名的時間畫作系列。這位日本藝術家以冰冷、機械性的時間為其創作主題, 他從1964年的某一天起, 每天以日期作畫, 24小時內在黑底的畫布上用白字寫上日期, 展出形式常像日曆般的陳列時間, 可以算是六○年代的觀念藝術家之一。


日本藝術家河源 溫是後面玻璃櫃中裝著的日曆, 參觀可以登記在固定的時間“朗誦“時間

另外的新發現是美國當代藝術家Daina Thater的作品。她在一個連續性的展間中以不同顏色的光引我們進入她最後創造的天空, 是一件非常詩意的作品。此外還有一件對我個人來說非常有趣的作品, 就是下面圖片Roman Ondák的作品。Roman Ondák的作品就是在一個諾大展示間中牆壁上密密麻麻的人名與日期, 這些人名與日期到底代表什麼呢?這間由紐約MoMA收藏的作品其實是一個行動藝術, 藝術家要求參觀者在原本空白的牆上畫一條線紀錄自己的身高、姓名與日期, 就像西方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家長都會做的一樣。於是我也趕緊參與其中, 讓館員把我的身高、姓名與參與日期標注在牆上。在此特別把我的身高位置在圖中用紅線標示出來, 因為在高人很多的荷蘭, 比我高的人還不少呢!在此以藝術家的作品圖為佐證。

在結束當代美術館之後, 我們也不可免俗的參觀了梵古美術館。門口成群的觀光客在寒冷的冬天辛苦的排隊, 而我們卻因為有帶小孩而不需要排隊直接購票進入, 讓我們深深地愛上荷蘭這個國家。


我們在連續性空間的最後看到Daina Thater用日光燈管與投影機的作品“White is the color"

Roman Ondák的作品“Measuring the universe"在諾大展間的四面牆上

右邊的紅線是我, 左邊的紅線是我孩子的爹, 看來我們還不算高

最後一天要離開荷蘭的早上, 我們決定繞道去參觀在森林中的Kröller-Müller私人美術館。在一路沿著地圖尋找美術館的路上, 我們還不忘欣賞荷蘭路邊的農家, 因為家家戶戶都非常精緻的裝修門面並且在窗台上擺放著一對花瓶, 這個可不是法國農夫可以達到的境界。

Kröller-Müller私人美術館位在森林區的正中央, 必需要先買了票, 車子才能駛入林區。這應該是我繼BMW汽車美術館後, 參觀門票第二貴的美術館了, 成人16歐, 我二歲的女兒半價。其實如果不是在冬天來, 許多家庭都是在這裡待上一整天, 騎腳踏車、野餐、參觀美術館。

Hélène et Anton Kröller-Müller是荷蘭上個世紀非常重要的藝術家資助者與收藏家, 因此在這個美術館裡, 我們可以看到豐富的私人收藏。十九世紀印象派的名作、稍晚一點的野獸派或立體派都有, 梵古的名畫收藏甚至比阿姆斯特丹梵古美術館還要經典。除了常態展之外, 還有同志藝術家Gilbert & George油畫特展與歐洲最大的雕塑公園。在此由於篇幅的關係, 無法仔細為各位介紹展覽細節, 非常抱歉。

由於是我第一次去荷蘭, 時間又短暫, 所以行程大多是以參觀當代或現代美術館為主。不過大家也知道荷蘭的當代建築或設計都非常重要, 所以像之前在介紹龐畢度蒙德里安特展中提及的風格派建築師李特維德的建築作品、設計重鎮安多芬Eindhoven等, 都是下次再去荷蘭時的主要目標。


森林中的Kröller-Müller美術館

Gilbert & George的作品我並不特別欣賞, 不過展間天花板上方透進的自然光線讓空間光色變化多端。

從窗外看地景很有八○年代的建築味道

3 則留言:

  1. 经过安特衛普时,没有去时尚博物馆看看吗?这次新年本来打算去那边看看的,但是没想到法国的流感还满严重的,要去的朋友都生病了,无奈啊,去了圣米歇尔山

    回覆刪除
  2. 我很喜歡你打的網誌,很有趣!!音樂也是。謝謝

    回覆刪除
  3. 倩,

    經過安特衛普的時候,我也很想去看時尚博物館順便逛逛Ann Demeulemeester的店。由於這次行程短暫的關係, 我們就直奔鹿特丹, 到的時候也已經傍晚六七點了。下一次以設計為主題的比利時荷蘭之旅,再和大家分享這個景點。

    聖米歇爾山我好幾年前去過一次, 遠看真的很美, 但是遊客多的讓整個山城非常的商業化, 有點像台灣的九份。離聖米歇爾山不遠的小鎮Granville, 有Dior美術館可以參觀。

    無,

    謝謝你的支持, 我會繼續努力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