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法式八○舞曲 Les Rita Mitsouko - Marcia Baila

Les Rita Mitsouko

我 常常在廣播或朋友聚會中聽到Marcia Baila這首歌, 第一次聽到的時候, 它那八○年代的電子舞曲讓我聯想到小時候電視裡歌手頭髮的高角度和大墊肩。八○年代的一切, 似乎都是我美感的死穴。所以我從來也不去注意Marcia Baila這首歌到底在唱些什麼, 就一直以為是首西班牙歌曲。身邊的朋友不斷讚頌這首歌, 我卻老是心想:果然他們都是老一輩的。

很多 事物真的都需要時間去接受, 有一天在車上又聽到廣播放了這首歌, 我竟然也跟著哼了起來, 而且覺得它還不難聽。一問之下, 才發現先前對它的誤解, 它不是西班牙歌曲而是法文歌。為什麼我一直以為它是首西班牙歌?那是因為Les Rita Mitsouko的主唱Catherine Ringer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演唱這首歌, 讓這首歌有點西班牙風味。而這首歌, 若不是Catherine Ringer這樣的詮釋方式, 也展現不出獨特之處。

Marcia Baila這首歌曲是為出生於並死於巴黎的阿根廷舞蹈家Marcia Moretto所寫, 她跳舞, 也編舞, 是Catherine Ringer的舞蹈老師。Les Rita Mitsouko可以說是法國八○年代搖滾樂的重要雙人樂團, 由Catherine Ringer和Frédéric Chichin組成。團名裡的Rita來自於他們對拉丁美洲音樂和西班牙裔美籍好萊塢女星Rita Hayworth的喜愛, 而Mitsouko源自日文的祕密(Mistu), 也是嬌蘭1919年以佛手柑為基調的香水名。

在Les Rita Mitsouko出道初期, 曾經與Marcia Moretto一同巡迴表演, 然而Marcia Baila卻在32歲那年因為癌症逝世。現在我們很難找到有關於Marcia Moretto的影像或資料, 卻因著Les Rita Mitsouko的歌曲Marcia Baila進而認識她。

而說到Les Rita Mitsouko, 除了有高達執導, 珍.柏金主演的Soigne ta doite(中譯神遊天地)這部片以他們在錄音室錄音的橋段著名之外, 就無法避免地要談到主唱Catherine Ringer曾經於19歲起, 長達六年時間拍過二十多部的色情片。這些色情片可不是日系A片, 而是歐美真槍實彈重口味鹹濕片。因為如此, Serge Gainsbourg曾經說過Catherine Ringer是婊子, 然而Catherine Ringer對自己的過去卻從來不遮掩, 反倒大方接受自己年輕時的荒唐行為。對於Gainsbourg的批評, 她說那段時期是她的“現代冒險“。

現在我們就來聽聽Les Rita Mitsouko最著名的經典歌曲Marcia Baila:



Marcia Baila 瑪西婭.蓓拉

Marcia, elle danse sur du satin, de la rayonne
Du polystirène expansée à ses pieds
瑪西婭, 她穿著發亮的衣服與保麗龍鞋跳舞
Marcia danse avec des jambes
Aiguisées comme des couperets
瑪西婭用她纖細有力如斷頭台利刃般的雙腳跳舞
Deux flêches qui donnent des idées
Des sensations
這雙帶給大家靈感與感動的腳
Marcia, elle est maigre
Belle en scène, belle comme à la ville
瑪西婭, 她很瘦, 在舞台上很美, 下了舞台生活中也很美
La voir danser me transforme en excité
看她跳舞讓我變得非常興奮

Moretto
Comme ta bouche est immense
Quand tu souris et quand tu ris je ris aussi,
莫瑞多, 當妳笑得時候嘴巴張得大大的, 而我也跟著笑
Tu aimes tellement la vie
Quel est donc ce froid que l'on sent en toi?
妳那麼熱愛生命, 到底為什麼妳現在這麼冰冷?

Mais c'est la mort qui t'a assassinée, Marcia
是死亡把妳殺了, 瑪西婭
C'est la mort qui t'a consumée, Marcia
是死亡把妳吞沒了, 瑪西婭
C"est le cancer que tu as pris sous ton bras
妳擁抱入懷的是癌症
Maintenant, tu es en cendres, cendres
La mort, c'est comme une chose impossible
死亡, 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Et même à toi qui est forte comme une fusée
但就算是像火箭一樣堅強的妳
Et même à toi, qui est la vie même, Marcia
就算是妳, 代表著生命, 瑪西婭
C'est la mort qui t'a emmenée
死亡也能把妳帶走

Marcia danse un peu chinois
瑪西婭跳一點中國舞
La chaleur dans les mouvements d'épaules
熱氣在雙肩的律動中
A plat comme un hiéroglyphe inca
De l'opéra
像歌劇院的印加象形文字

Avec la tête
Elle danse aussi très bien
用頭, 她也跳得很好
Et son visage
Danse avec tout le reste
而她的臉配合其他動作
Elle a cherché
Une nouvelle façon
她尋找一種新的表演方式
Et l'a inventée.
而她發明了自己的方式

C'est elle, la sauterelle
La sirène en mal d'amour
Le danseur dans la flanelle
Ou le carton.
她是蚱蜢、為情所困的美人魚、在絨布或紙板中的舞者

Moretto
Comme ta bouche est immense
Quand tu souris et quand tu ris je ris aussi,
莫瑞多, 當妳笑得時候嘴巴張得大大的, 而我也跟著笑

Tu aimes tellement la vie
Quel est donc ce froid que l'on sent en toi?
妳那麼熱愛生命, 到底為什麼妳現在這麼冰冷?


Mais c'est la mort qui t'a assassinée, Marcia
是死亡把妳殺了, 瑪西婭
C'est la mort qui t'a consumée, Marcia
是死亡把妳吞沒了, 瑪西婭
C"est le cancer que tu as pris sous ton bras
妳擁抱入懷的是癌症
Maintenant, tu es en cendres, cendres
La mort, c'est comme une chose impossible
死亡, 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Et même à toi qui est forte comme une fusée
但就算是像火箭一樣強的妳
Et même à toi, qui est la vie même, Marcia
就算是妳, 代表著生命, 瑪西婭
C'est la mort qui t'a emmenée
是死亡把妳帶走
Marcia ...
瑪西婭...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當代時尚理想史第二部— 個性化與藝術總監崛起的九○年代

裝飾藝術美術館一樓大廳

前些日子忙裡偷閒去巴黎裝飾藝術美術館看了場服裝展, 回來之後發現這個部落格裡常常提到巴黎裝飾藝術美術館的展覽卻從來沒介紹過美術館本身, 所以今天在介紹展覽前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這間美術館 。

法文的裝飾藝術(arts décoratifs)泛指以陶瓷、木材、玻璃、金屬或布料來做具有裝飾性或功能性的藝術創作,和以繪畫、攝影、雕塑為主的純藝術(beaux-arts)相較,裝飾藝術可說是以時尚、產品設計為主的應用美術(arts appliqués)。而法文裡的設計(design)一字,是近代從英文轉來的外來語,大多指工業性的家具與產品設計。裝飾藝術就可以泛指所有的設計,如服裝設計、家具設計、珠寶設計等。顧名思義,巴黎裝飾藝術美術館便是一間包含服裝、珠寶、家具等等的設計美術館。而這個民營美術館旗下除了有裝飾藝術、時尚與織品美術館之外, 還有造就了菲利普.史塔克、皮爾.波蘭(Pierre Paulin)等當代知名建築師、設計師的設計學校康蒙多(Camodo)等數個機構。


107 Rivoli第二進的圖書區有豐富的時尚與織品類書籍

一樓的107 Rivoli, 是巴黎裝飾美術館的精品店,名字來自於它的門牌號碼。由法國室內設計師Bruno Moinard所設計,三進式的平面配置與顏色性的區分讓空間說明一覽無疑。從美術館的大廳進入,我們到了第一進以藕色為主的空間,這裡主要展售當代珠寶與飾品配件設計。雖然樓上展廳展出的珠寶與服裝皆是大品牌或具有指標性的傳統“珠寶“,但是107 Rivoli所販賣的是許多以創意或具前瞻性與實驗性的首飾與服裝配件。以淺灰色為基調的空間是販售書籍的區域,這裡的書籍大多是上述提及的相關主題,從概略性到專業性的書籍都有,服裝織品類的叢書尤其豐富。龐貝紅與鼴鼠灰的第三進空間是設計物品與玩具的展售空間。由於空間尺寸的關係,這裡所販售的設計作品以小件的生活雜貨為主。因此來巴黎旅遊的朋友如果想找些體積小、又有趣的設計或時尚紀念品,107 Rivoli是可以在看展覽之餘順便採購的地方。而在珠寶飾品區與書籍區之間,還可以找到不落俗套的巴黎紀念品或明信片,比路邊小販賣的還要「現代巴黎」。


一樓的餐廳也是設計之作, 坐在戶外露天咖啡座可以將羅浮宮與巴黎鐵塔盡收眼底

而我前些日子看的展覽是2010春季展出的「當代時尚理想史第一部:七○與八○年代」的第二部曲。在七○與八○年代, 服裝設計師們對身體的研究與受到各種社會政治活動影響創作後, 九○年代以回歸個人獨立風格為主要創作方向, 在多重趨勢與有組織的市場規劃下, 也被稱為時尚成熟期。此外我們還看到服裝業更細微的分工成為一個龐大的工業體系與藝術總監的出現也將許多老品牌轉型為奢侈品的壟斷業者。

這次的展覽由一百五十多件參與此一運動服裝設計師們的代表性作品, 藉由他們的創作、造型研究與專業關係, 不論是比利時與英國的時尚學院、城市或極簡風格, 高級訂做服或獨立設計師, 都展現出他們對時尚的熱情與專業技術。其中還有許多大師級的作品, 如:香奈兒的卡爾.拉格婓、巴黎世家的Nicolas Ghesquière、Christian Lacroix、Hussein Chalayan、Jean Paul Gaultier、CD的John Galliano。由於展出的皆為九○年代的作品, 很多著名的經典設計都還記憶猶新。


比利時設計師Martin Margiela的設計代表作

2011年2月2日 星期三

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生物進化藝廊 Grande galerie de l'évolution du 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一樓大廳的動物遊行隊伍

我是一個在台北東區長大的小孩, 還記得小學三四年級某個週末和同學的對話:

甲:我們今天要去哪裡?
乙:我想去Sogo開幕。
甲:可是還有明耀。
乙:不然我們就先去Sogo再去明耀。

現在台北市長大的小孩, 應該就是把Sogo和明耀換成新光三越和誠品信義店。

當自己在極端都市化的環境中長大時, 是一點也感覺不到有什麼不妥之處, 大自然就是木柵動物園、植物園、國父紀念館...等。而小時候動物園的遠足回憶, 就是又熱、又臭還常常看不到動物(因為許多動物受不了炎熱的氣候都躲起來吹冷氣了)。當然除了環境, 多半也是和個人的性格喜好有關。而且這應該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會被發現, 比如說我幼稚園的成績單就已經清楚的註明了本人對動植物的認識“極差“。

所以在我十多年前第一次來巴黎旅遊時, 雖然知道有“植物園“這個景點, 卻連“讀一下旅遊書介紹文“的機會都不給它。在巴黎定居後也是一樣, 從不曾想起有植物園可以參觀這件事。直到前幾個月的某個星期日, Patrice提議帶小孩去植物園裡面的動物園參觀。雖然出發前我因為小時候對動物園“臭“的回憶百般不願, 但是為了不讓我女兒重蹈我台北俗(台語)的覆轍, 還是硬著頭皮去了。


中庭挑高、展示廊道環繞的生物進化藝廊和拉法葉百貨公司一樣同屬十九世紀的建築風格
(仔細看, 三樓有一隻長頸鹿正在往下看)


巴黎植物園會被旅遊書列為觀光景點, 因為它有著像聖母院、羅浮宮一樣精彩的歷史和收藏。它曾經是皇家御花園, 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布封(Buffon)在這裡當管理員的時候, 把這裡從御花園改造為研究中心與博物館。法國大革命後,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貝納丁.聖皮耶(Bernardin de Saint-Pierre)將法國國王們珍藏在凡爾賽宮的動物遷移至此, 因此這個動物園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老的動物園。而我們現今看到動物園內的建築與規劃, 大多是1888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成果。而它到底臭不臭呢?很意外的, 它竟然一點都不臭, 而且19世紀末的規劃設計至今看起來依然精巧細膩。

好吧, 今天文章的重點不是在動物園, 而是藉由動物園告訴大家因為上一次動物園之旅的好印象, 當這個星期天Patrice又提議說要帶小孩去植物園裡的生物進化藝廊時, 我馬上點頭答應, 決定和我女兒一起重新認識大自然的動植物。


生物進化藝廊保有新藝術風格的鑄鐵裝飾


星期天下午全家人的生物進化藝廊之旅, 可以說是許多有小孩的法國家庭都會想到的活動, 所以入口和購票處都大排長龍, 但是卻一個觀光客都沒有(觀光客應該也和我當初想的一樣:誰要來巴黎看動植物啊?!)來參觀的家庭多半是法國中高收入家庭, 尤其有很多星期天還穿著西裝的老爺爺和帶著珍珠項鏈的老奶奶帶孫子來。所以我們也特別看好我們那兩歲好奇心特強又特別好動的女兒, 不要不小心撞到人家的金孫。

買了票進入藝廊之後(其實是博物館), 我馬上決定將眼前的景象寫下來與大家分享:藝廊的大廳有一個動物遊行隊伍(都是真的動物標本), 長頸鹿、犀牛、狐狸、狼等, 帶頭的大象和大家全部往同一個方向前進, 而環繞著大廳的迴廊有著鑄鐵的雕花與原木裝飾。華麗的程度就像是拉法葉百貨公司, 只不過是將商品換成了動物標本, 觀光客換成了嬉鬧奔跑的小孩。


這間瀕臨絕種動物室有古歐洲研究中心的風格, 禁止參觀的夾層窗簾後應該是各種文獻收藏處


說生物進化藝廊像拉法葉百貨公司, 也不是偶然, 因為它們都是十九世紀的建築物。除了裝飾外, 更重要的是裡面的燈光與標本展示的精緻度, 就像時尚精品店的櫥窗。1994年重新開幕的生態進化藝廊, 在近二十年前就以和參觀民眾互動作為主要策展概念, 展場中的標本展示櫃全是用低溫的led燈, 生態影片與互動軟體雖然是專為小朋友設計卻又不落俗套幼稚, 是非常具有遠見和前瞻性的規劃。而我這個在台北東區長大的小孩, 也見識到了小朋友們對動物的熱愛, 因為全館都是小朋友的尖叫、嘻笑聲, 我女兒也很高興的在動物遊行隊伍中找到她在故事書中認識的斑馬、大象寶寶和長頸鹿。

我一直在巴黎不打烊的部落格裡介紹有關巴黎藝文、設計的相關訊息或展覽, 這次介紹的生物進化藝廊雖然與藝文無關, 但絕對可以歸類在巴黎“成功的“展覽之中。它讓我想到大學時期曾經參與的台灣博物館(二二八公園旁邊那一個)以展出台灣原住民文化與生態的展覽案。當時負責的日本策展公司因為不了解台灣的政治動向, 整個工程延宕了很久。而那時堪稱日本數一數二的日本策展公司在技術與前瞻性也不像常常辦展覽的法國一樣技術純熟, 因此在政治因素與各種技術問題層出不窮的情況下, 我一直不知道展覽最後是否有成功開幕。

關於生物進化藝廊有些什麼特殊的動物標本, 以我目前認識動植物的功力還無法詳細的和大家介紹, 不過在此還是非常推薦對大自然或對展示設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巴黎植物園參觀這些精緻的呈現。

各種蝴蝶的標本細膩的用支架撐起, 背後的led燈點讓蝴蝶有漂浮起來的感覺

互動式的展示平台讓小朋友更了解眼前的動物, 值得一提的是電腦裡不落俗套的互動界面設計